像植物般生长
文/杨鑫漪
拥有花朵的人不需要神明。
People who own flowers, there is no need for gods.
佩索阿《阿尔伯特·卡埃罗》
徐菀聆所描绘的自然,并非贫瘠的人造植株,而是蔓生至画布内的生命体验。植物生长寂静无声,在冬寒萧索时燃烧,于夏烬无人处生根。人像植物般生长,在涅槃重生的往复中构筑自我,在世间风雨中寻得自洽的安宁。
纵观本次展览,艺术家细腻灵动的艺术语言,与多种媒介浑然天成的运用尤为瞩目。在《秘密花园》(2024)中,她描绘了一幅心灵花园的剪影:枝藤缠绕,生机盎然。光影与色彩都富有古典印象派的朦胧美感。染色布料制成的立体花瓣装点其间,与丙烯油画的肌理融为一体,又呼之欲出,仿若触手可及其柔软。淡紫色水痕流淌而下,橙黄色墨点肆意泼洒在花叶间。重色背景线络交叠,却没有干扰画面中部的花朵,反而更加凸显其明丽躁动。《燃烧的心脏》(2024)则更像潜意识的映射。狂乱无章的线条在画面中震颤,虹彩般绚烂灼目的颜色混杂交织,其中隐约浮现出兔子的轮廓,于流窜的焰苗中睁开眼睛,注视着一颗熊熊燃烧的猩红心脏。这柔弱的草食动物是本能的意象,代表着每个历经生命震荡的个体。它既是画心,亦是人性深刻洞察的可视化表达。
与生俱来的高敏感特质,令徐菀聆拥有感知苦难的独特视角。但她没有止步于阐述痛苦。幼时与佛教结缘的经历,潜移默化地塑成了她的“佛心”。她以不同形式展现了拥抱混沌,完成⾃我疗愈和灵魂重构的心路历程。在《敏感的碎片》(2019)摄影作品系列中,她将植物、线和纺织品与生态环保的可降解材料结合在一起,蜕变为包裹模特的“繁花羽衣”。面料上纤细的落花象征着生命记忆的遗物。它们被伤痛撕成碎片,又被珍重地拾起,在植物纤维的缝合重组复苏。在定格的镜头中,人置身于草木之中,成为自然的一部分。植物面料构成会呼吸的皮甲,花叶脉络与脉搏相融,成为人的一部分。灵魂与自然共生,并达成了自我救赎。
徐菀聆从各种社会角色中获得成长,艺术生涯的足迹行至中国,美国,伦敦,却从未忘记探索生命本质的初心。本次展出的装置《超级敏感幸存者》(2020-2024),便运用蝴蝶的意象,深化了这股贯穿始终的信念。形状尺寸不一的淡色蝴蝶组成了群落。颜色多为淡粉与枯叶似的浅褐色。蝶翼边缘微折,如同褪色的干花般轻薄。这些逐光的蝴蝶自空中盘旋而上,振翅飞向穹顶外的世界。蝴蝶在印第安文化中象征着永恒的生命,转变和灵魂的再生。对于艺术家而言,蝴蝶的每次振翅都经历着探求与变革。生命的须臾脆弱之中,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与力量。
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·雨果曾言道,“自然是善良的慈母,也是冷酷的屠夫。”自然的运行法则具有复杂与矛盾性。徐菀聆以饱含诗意的艺术符号,映射了现实的美丽与残忍。而在这心血浇灌的伊甸园中,她是苍翠丛中唯一的上帝。